财政部公布了8月份的数据,1-8月份土地出让收入比去年同期已经减少了超过一万亿,下降384%。从年初的供地减少,到年后的土地市场成交疲软,土地市场几乎一直在“低迷”。虽然从八月份开始房地产市场有所回暖,但截至八月底对土地市场还没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土地出让收入的减少,或将给各地财政方面带来一定影响。事实上房地产公司排行越来越受到广大客户的欢迎,市场表现力也逐渐提升。
供应少了 流拍不少
从年初开始,减少土地供应几乎成为大多数城市的主调,如今八个月过去了,减少的土地供应并未让土地成为“稀缺产品”,从成交情况来看,大量土地出现了流拍。数据统计,全国300个城市共成交土地1531宗,环比减少30%,同比减少36%;成交面积5389万平方米,环比减少29%,同比减少40%。成交环比、同比减少的幅度,均大大超过了供应环比、同比减少的幅度。
9月15日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份房地产营业税增长281%,主要是受房地产销售回暖带动,但销售回暖并没有带动土地收入同步增长,相反土地市场仍保持高速回落的态势,1-8月,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384%。
此外,在监测的300个城市经营性土地中,7月土地市场成交面积3190万平方米,环比下降8%,成交总价914亿元,较6月下降32%;8月成交继续大幅回落,成交面积2884万平方米,同比下滑551%,成交总价710亿元,较7月下降35%。7、8月出让的土地中,一线城市成交金额占27%,二线城市占57%,三四线城市仅占16%。
供需失衡 房企矛盾
8月31日到9月9日,10天内北京出现了连续4宗楼面价超过5万的地王。在如此艰难的土地市场下,一面是一线城市争夺激烈,一面是三四线城市土地流拍,供需严重失衡。
虽然一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回暖让开发商松了一口气,甚至感觉到“春天来了”,抓住稻草的他们集中跑到一线城市哄抢土地,在一定程度上又加剧了三四线城市的去库存困境。
这让很多开发商很矛盾,不能去过剩的三四线,只能抢一二线尤其是一线土地,但这又会将一线土地推至天价。
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9月13日,一二线城市在金九银十初期地王频出。9月一线城市成交7宗住宅土地,平均溢价率超过3453%。平均楼面价达到了173万每平方米的年内最高点,二线城市也已经成交了72宗土地,平均溢价率高达47%。平均楼面价也达到了3715元每平方米,均为年内最高点,也创造了最近几年的最高纪录。
从房企动向来看,2015年,前十大标杆房企拿地全面回归一二线,标杆房企一线城市已经购入土地面积684万平方米,二线城市购入土地2959万平方米。这两大指标均处于历史最高纪录。年内,标杆房企在一线城市拿地占比高达124%,而在一二线城市合计高达659%,基本已经放弃三四线市场。
潜在风险 或将爆发
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朱道林指出,当地方土地财政下滑时,就容易发生债务危机和金融风险。特别是当经济出现周期性变化、房地产市场出现波动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潜在风险就会爆发出来。
“许多地方政府不仅还债要靠土地,贷款也要靠土地。”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实验室副处长郭文华指出,地方融资的主要途径是土地抵押贷款,银行贷款是债务的主要来源,这也意味着,一旦土地贬值,可能还会并发社会和金融风险。
此外,土地出让收入的使用范围包括征地和拆迁补偿支出、土地开发支出、城市建设支出等。土地收入的锐减,直接影响征地进度,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也会减少,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贷款偿还将形成巨大压力。
从去年以来,为应对房地产下滑而拖累宏观经济增速,相关部委采取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政策,降低住房首付比例和住房交易环节税等措施。针对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和实体融资成本过高,自去年11月以来,四次降息、三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并利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利率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