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介语
前些日子,济南一家籍籍无名的微小企业放了一颗大卫星:
中国工程院院士领衔,中国科学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山东省农科院、济南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等科研院所的的专家,在北京举行这家公司研发的“利用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技术”项目科技成果评价会,专家们不吝称赞:
——“利用美洲大蠊处理餐厨垃圾技术”遵循自然界食物链规律,是充分利用美洲大蠊可以高效、快速、无污染转化餐厨垃圾的一项新技术,符合变废为宝的资源高效利用方向,是国际、国内环保新理念的具体实践。
——该项技术的副产品美洲大蠊虫体、干粉及卵鞘可作为昆虫蛋白饲料,实现餐厨垃圾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经农业部食品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测,美洲大蠊虫体粉符合饲料原料标准,食用美洲大蠊的鸡肉产品无农残、富硒、低脂肪、高蛋白。
——该项目关键技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创新了一种新的餐厨垃圾处理模式,经济、社会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阔。
……
这些结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长期以来严重污染环境的“社会公害”餐厨垃圾,终于有了克星啦!不仅如此,还有望避免在家禽家畜水产的饲料中滥用抗生素,使肉类食品不再受抗生素影响而危害人类健康!
可以预见,这项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的科技成果,如果能够得到广泛推广运用,必将在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领域引发一场革命!
对这个项目,东岳客跟踪了半年,在深入采访调研后,以报告文学形式,披露了它的来龙去脉。以国计民生为己任的人民日报,敏锐认识到了这项成果的重要社会价值,不惜拿出一个整版,由今天的人民日报副刊推出独家报道。
驯 虫 记
(报告文学)
徐锦庚
未来学家托夫勒曾预言,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计算机革命之后,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又一次浪潮,将是“垃圾革命”。
城镇化高速发展,垃圾处理问题早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处理好生产、消费之后的垃圾,既关系资源合理利用,也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需求。“垃圾革命”号角已经吹响。本期刊发的报告文学《驯虫记》,所讲的就是通过养殖蟑螂,利用自然界食物链规律对餐厨垃圾处理模式的一种创新。
——编者
蟑螂是什么?害虫。地球人都知道。
提起蟑螂,人人憎恶:肮脏,恶心,污染食物,携带病菌,传播疾病……在中国,一场灭“四害”,蟑螂成全民公敌,人神共愤。在美国,政府年耗十五亿灭蟑,高于防艾两倍。
偏偏李延荣不,慢条斯理,如数家珍:蟑螂是个宝哇,讲团结,守规矩,不挑食,能再生,繁殖快……别人笑他痴,他笑别人盲,竟与蟑螂合力,试图破解一道环保难题,洞开蛋白饲料天地,一举两得。
昆虫天性,无关对错。只要人类独具慧眼,巧妙利用,害虫亦成益虫。蚕吃桑叶吐丝,蜂采花粉酿蜜,蟑螂亦可被化敌为友,造福人类。
罗丹说,对于我们眼睛而言,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发现和创新,如龙之睛,似虎之翼。
一
初识蟑螂,李延荣二十七岁。
1990年秋,李延荣双喜临门:生女,乔迁。半夜,宝宝啼哭,他起床热奶。进厨房,拉开灯,眼睛猛一花:灶台上,一群黑东西,不会飞,能疾走,呼啦啦散开,眨眼销声匿迹。他吓一激灵:妈呀,啥玩意?
热罢奶,李延荣不放心,拉灭灯,侧起耳,睁大眼,潜伏黑暗中。直到耳朵侧酸,终于有了动静,窸窸,窣窣,来了!他屏住呼吸,瞅准方向,猛一拉灯。看清了,一群黑虫!
黑虫猝不及防,仓皇逃窜。说时迟,那时快,李延荣一个虎跃,死死摁住一只。劲使大了,脑袋撞上墙壁,嗡一声,金星直冒;胳膊撩落铁锅,咣一下,声如炸雷。妻子惊醒:咋了?进贼了?
小虫顽强抵抗,使劲挠手心。李延荣慌忙捏紧,以为是蛐蛐。细一看,色黑褐,体扁平,长翅膀,不会飞,有光泽,发臭气,不像蛐蛐。
李延荣生性好奇,凡事爱琢磨。他找出药瓶,盛了小虫,给同事辨认。同事大惊失色:哎哟,这是蟑螂,快碾死它!
在南方,蟑螂如影随形,老幼皆识,北方却少见。李延荣初闻乍见,如临大敌,回家折腾多日,才剿杀殆尽。
再识蟑螂,又悠悠十八年。
2008年夏,留学澳洲的女儿暑假回国。一日,女儿正上网。李延荣问,鸿怡,看啥哩?音乐怪怪的。
鸿怡说,美国动画片,讲蟑螂先生的。
什么?李延荣皮肤一紧,蟑螂?还先生?
鸿怡抬起头,蟑螂咋了?完美造物呢。
多恶心的东西呀,怎么完美了?李延荣凑过去。
鸿怡现炒现卖:蟑螂存在久远,已在地球生活三亿年,恐龙不过一点六五亿年,人类仅四万年;生命力强,能九十日不进食、四十日不进水,失去肢体能重生,头没躯体能活十二小时,躯体没头能活四十天;繁殖力强,一年能繁衍十万只;用于制药还能治多种病,消化不良、破伤风、脓肿、耳痛及性无能……
哎呀呀。李延荣咂巴嘴,想不到,这么脏的玩意,竟浑身是宝!
李延荣是章丘人,中专毕业分到济南物资回收公司,悟出道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废品也是好资源。一双破胶鞋,不值钱吧?一回收,却是宝了:鞋帮制橡胶,鞋面可造纸。一台废电机,可析出银、铜、铁,身价倍增。调山东技术开发中心后,又迷上科技转化。有个电动机专利,定子与转子可功能互换,转让费五千元。他灵机一动:装在自行车后轮,可以取代链条!兴冲冲跑到自行车厂,要谈合作。厂长兜头一瓢冷水:没有链条,还叫自行车?后来,满大街的电动车,正是运用此原理。他懊恼不已:若当初买下专利,早大发了!看来,今后有想法,须尽快动手,别光说不练。
鸿怡一席话,勾起李延荣兴趣。他说,你再搜搜蟑螂,还有啥资料?
鸿怡一搜,满屏杀气,不是推销灭杀药,就是介绍灭绝法。也有知识介绍:学名蜚蠊,俗名骚甲、黄婆娘、油夹虫、偷油婆,还称小强,品种六千多,分布热带、亚热带。国内家居蟑螂中,有中华大蠊、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也有德国小蠊、日本小蠊。
李延荣好奇,为啥叫偷油婆?
鸿怡说,蟑螂嘴馋,逮啥吃啥,荤素不拒,食物种类广泛,美洲大蠊喜欢油和腐败物,德国小蠊偏爱发酵物。
蟑螂的药用价值,其实《本草纲目》《神农百草经》《中国药用动物志》《全国中草药汇编》均有记载。《本草纲目》描述,“身似蚕蛾,腹背具赤,两翅能飞”。此貌,正是美洲大蠊特征。
甚至有个外国视频说,吃昆虫能“拯救”世界!柬埔寨将昆虫当午餐,泰国视昆虫为美食,有两万家蟋蟀养殖场,曼谷到处是卖昆虫摊位,蟑螂、蚕虫每只三十泰铢,蝎子每只一百泰铢。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称,昆虫营养成分高,蛋白质丰富,繁殖速度快,生长效率是牛肉二十倍,且碳足迹极其微小,只需少量的水,产生的温室气体微乎其微;昆虫是冷血动物,不必为保暖消耗热量,摄取食物少,有助于解决粮食危机、拯救环境。
哦。李延荣若有所思。
二
既然蟑螂用处大、繁殖快,何不人工饲养呢?李延荣又琢磨开。一打听,果然有人养,本省有多家,卖给药厂。
接受以前教训,李延荣说干就干,跑济宁,奔淄博,转滨州,登门讨教。未料,乘兴去,败兴归。这些农户均用粮食投喂,成本不低,养一吨上万元,最初每斤卖五百元,因缺销售渠道,一路跌到十五元,仍乏人问津,血本无归,欲哭无泪,一对夫妻还离了婚。他不敢造次。
时光荏苒。一晃,三年过去。
这天中午,李延荣去食堂吃饭。泔水桶满了,食堂职工叫苦:现在不让泔水养猪,没人敢收泔水,只好花钱求人,每趟四百元,人家还不愿来呢。
李延荣纳闷,泔水喂猪,勤俭节约嘛,咋不让呢?细问才知,“泔水猪”易患病,有同源性感染风险,对人体有害,疯牛病的传播就是教训。
三百多员工,每天泔水不少,怎么处理呢?李延荣挠起头,饭店餐馆这么多,该有多少泔水?
泔水油渍麻花,李延荣忽然想起“偷油婆”,脑洞大开:蟑螂不是嗜油吗?假如让它吃泔水呢?
李延荣手下有三个年轻人,都是研究生,姜丽娟学生物,左立学化工制药,张立伟学化学分析。仨人不以为然:西方科技那么发达,咋没想到利用蟑螂?
那倒未必。李延荣说,我同女儿探讨过,西方是分餐制,食物浪费少;国人喜欢聚餐,餐馆生意火,现在生活条件好,剩饭菜成大难题了。
嗯,是这理儿。几个年轻人颔首,昆虫处于生物链最低端,让蟑螂吃剩饭菜,理论上说得通。
李延荣找到章丘环卫中心主任安峰。安峰说,章丘的餐馆和食堂数百家,每天有四十吨餐厨垃圾,家庭的没法统计。
哟,这么多!李延荣吓一跳,咋处理呢?
安峰摇摇头,餐厨垃圾油性大、水分高,夏天十二小时变质,冬天三十小时,没法焚烧,只能填埋,污染地表和地下水。
李延荣问,填埋场满了咋办?
安峰两手一摊,还能咋办?找新的呗。
李延荣追问,再满了咋办?
安峰语塞。
李延荣试探,如果我能处理一部分呢?
你?安峰面露狐疑。
李延荣说,我想养蟑螂,让蟑螂吃。
什么?养蟑螂?还让蟑螂吃?安峰眼睛一亮。有人试过生物处理,让蝇蛆、蚯蚓吃,都有局限,蝇蛆的卵和蛹不进食,蚯蚓怕咸怕辣,从没听说让蟑螂吃。你若能做到,我给你补贴!
李延荣大受鼓舞,此话当真?
安峰一跺脚,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三
周末,李延荣对妻子说,今天我买菜,给你露几手。
妻子扑哧笑了,这半辈子,尽是我伺候你,你啥时露过手了?
李延荣忙乎半天,做了满桌菜,请妻子坐下,斟上酒。
妻子满脸警惕,你从没这么殷勤过,是不是有事求我?
李延荣嘿嘿一笑,确实有事商量。
说吧,要多少钱哪?财政大臣拉长声调。
不是钱的事。
不是钱?那好办!妻子换了态度。
是这样。李延荣剥了一只虾,放进妻子碗里,我想在家里做试验,养蟑螂。
哎呀,那多脏啊!妻子筷子一撂,你在外面折腾,我不管,在家里不行!万一跑得到处都是,咋办?
父女俩的讨论,她旁听一耳朵,并不吃惊,但要在家里养,接受不了。
哪能呢?李延荣赔着笑脸,你只管放心,我只是养几只,会千万小心的。
放哪儿养?妻子让了半步。
乘鸿怡出国,放在客卫里。
别弄得脏兮兮的,等鸿怡回来,住不下去了。妻子又让半步。
她全力赞成,正在为我搜集国外资料呢!李延荣得意洋洋。
妻子不再吭声。她了解丈夫,性子好,但脾气犟,只要认准理,九头牛拉不回。
2011年10月,李延荣买来金鱼缸,搁在客卫,讨来一把卵鞘,是美洲大蠊种。蟑螂一生,分卵鞘、若虫、成虫。卵鞘一厘米长,呈咖啡色,状如枕头,有两排细微孔,排列整齐。李延荣数了数,每排六至八孔。
那些天,李延荣一回家,就坐在鱼缸前,盯着卵鞘,纹丝不动。
二十多天后,一只卵鞘的小孔忽然绽开,钻出一只小虫,通体雪白透明,像是白蚁,东张西望后,快速爬动。很快,小孔次第绽开,一只,两只,三只……其它卵鞘紧随其后,缸底爬满若虫。
李延荣投进一团剩饭,若虫快速围拢,津津有味吃起来。吃罢,四下散开,沿着缸壁往上爬,因缸壁太滑,纷纷掉下。
这时,李延荣惊讶发现,虫体颜色渐渐变深,两小时后,完全变成咖啡色。
蟑螂喜暗怕光,昼伏夜出。李延荣将窗户遮严,打着手电看。果然,若虫一见光,就四下逃窜。
李延荣想,蟑螂怕不怕麻辣呢?拉妻子进川菜馆,点了毛血旺,带汤打包。若虫一拥而上,吃得干干净净。
那段日子,夫妻俩经常下馆子,为的是打包。好一个蟑螂,无论酸甜苦辣,统统来者不拒,似乎永不厌食。
李延荣又想,蟑螂吃不吃腐败食物?会不会中毒?遂将剩饭菜捂馊,气味难闻。若虫毫不介意,胃口照旧。
李延荣明白了,蟑螂无味觉,也无嗅觉,而且免疫功能好,不会轻易患病。哈哈,它可不像蚯蚓那样娇气呢!
若虫天天见长。一天下班后,李延荣蓦地发现,若虫行动迟缓,不吃不喝,直至一动不动,莫非病了?焦急起来。到了半夜,他不放心,起床观察,发现若虫又动起来。不过,不是爬行,而是左右晃动,晃了一会儿,若虫头部忽然破裂,里面竟钻出一只若虫,原先的若虫变成薄壳。紧接着,像变戏法似的,一只只若虫破壳而出,又活蹦乱跳。不一会儿,缸底铺了一层虫壳。
呀,蟑螂会蜕壳!李延荣目瞪口呆。
次日早,李延荣来到鱼缸前。咦,虫壳没了。显然,又被若虫吃了!
李延荣发现,每隔一段时间,若虫就蜕一次壳。天气暖和时,周期短;气温下降时,间隔长。
时间一久,异味渐浓,飘得满屋都是,妻子难以忍受,央求丈夫,我快熏倒了,别在家养了,弄到外面去吧。
李延荣也担心,眼看蟑螂疯长,万一逃逸,就惹祸了,得赶紧转移。章丘有座花椒山,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