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授为喜欢《百家讲坛》的朋友们送福利了,点击下方小程序,就可以用“听”的方式获取更多内容。
品读诗词的妙趣,离不开体会其中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后来科教授发现,对于古代诗人而言,意象表达是有“套路“的。记住以下这些,我们将会更好理解诗人的情绪。
柳树:再见了朋友,我会想你
并非欢乐的春夏惬意氛围
一说柳树,您可能会联想到春季柳枝随风飘荡有生机勃发的感觉。
然而,古诗词中的柳树以折柳表惜别。汉代以来,常以折柳相赠来寄托依依惜别之情,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以及行旅之人的思乡。
《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李煜(南唐)
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
笙歌未散尊罍在,池面冰初解。
烛明香暗画堂深,满鬓青霜残雪思难任。
《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唐)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渭城曲》
王维(唐)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蝉:凄惨音效下的高洁品格
又和暑期没什么关系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科教授相信这首歌大家都听过,不过在古诗中,蝉所表达的并不是夏日的热烈。
古人认为蝉居住枝头,食干净的露水,不食人间烟火,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高洁的象征,诗人借蝉自喻自身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同时,蝉叫声凄惨,诗人借其表现凄楚哀婉之情。
《蝉 》
李商隐(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蝉》
虞世南(唐)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的这首《蝉也是唐代诗人的第一首咏蝉诗》)
接下来科教授要说说容易被误解的长亭和芳草,“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像歌曲中唱的那样,其实它们“别有一番滋味”。
长亭:再陪你走到下个亭子吧
原来是“高速服务站”
秦汉时期在乡村大约每十里设一亭,亭有亭长。如《史记》汉高祖本纪记载:(刘邦)及壮,试为吏, 为泗水亭长。秦制三十里一传,十里一亭,故又在驿站路上大约每十里设一亭,负责给驿传信使提供馆舍、给养等服务。
所以,诗句中提到长亭,很可能是送别友人时,陪他走了一个又一个长亭,也舍不得回头道别。
草也反映了离别的伤感,比如这首我们熟悉的唐诗: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不过话说回来,为何如此惬意的景色在古人眼中会是这般忧愁呢?或许,苦难促人成长,离别教人珍重。美好的时光太多会沉溺堕落,悲痛的乌云太厚会一蹶不振。不如,在黑暗中寻求希望,在美景中悼念悲伤。这样的诗句会饱含生命力,这样的人生也更有深度吧。
百家讲坛
《爱上语文》
播出时间:7月26日—8月6日 12:07
监制 / 闫东 主编 /刘铭 黄丽君
编辑 / 张兰 于毅 张羽(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