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完一本书,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写的,收获很多,还没有来得及仔细思考它对产品设计的价值,我先想到的反而是设计师小伙伴们经常问到的设计师如 何认识自己如何进步的话题。从这本书的基本思考维度,能从定位这个角度去帮助我们思考这个问题,感觉挺奇妙的,有时学科真是相通的。
设计师进步,除了设计技能、职业平台、工作态度等基本点,我觉得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认识自己,识别自己的位置、优势、缺点等,然后找准方向突破。
所以思考的第1点,设计师如何认识自己。
如何认识自己,自我思考是一个必须的方式,今天想讨论另外一个方面,别人如何认识你的。“需要逆向思考,定位需要从潜在顾客开始,而不是从自己开始。”
设计师在职业场合,能清晰了解自己的定位吗?可能很多设计师说,能。我觉得,不一定。设计师明确了解自己的工作种类,交互、视觉、前端、动效、用研、品牌等,在一个团队承担新人、骨干、管理者、决策者、总体制定者等角色,这些并不能完全代表一个设计师的定位。
设计师是一个天然标签的群体,因为设计师的风格足够鲜明。
一个30人的设计团队,肯定是有30个不同风格的设计师,背景、思考方式、快慢、开合都不一样,很难有两个雷同的设计师。设计师有独特的风格,但是设计师能准确理解自己的定位和风格吗?
在腾讯、华为工作的时候,我都带着团队玩过一个游戏,游戏很简单:
一个大白板,写上团队每个人的名字,然后每个人的名字下面有一列空白。先请每个人写一张小纸条,写上他们分别认为其他同事对他们自己这个设计师的认知和印象,然后贴在自己名字下面空白栏目的第1个位置。
然后请每个人对其他每个同事都分别写一张认知和印象,贴在其他同事名字下面的空白处。
简单来说,如果有5个人,abcde,a先写一张他/她感觉其他同事对他/她自己的认知,然后a再写上他/她对becd每个人的印象和认知。
这个游戏是很有乐趣的,大家可以真实反馈对其他人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可以了解到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游戏一开始总是很欢乐,但是到了结果展示的时候,每次都有同事有若有所思的表情。因为自我认知和他人认知结果差距很大。
每次游戏都有一个现象,少数人自己对自己的认知和别人对自己的认知是一致的,大部分人是不一致的。很多人对自己突出特性的认知,且认为很明显的一个点,却被所有人忽略,而他有时没有想到的点,反而被每个人识别。
例如a对自己的认知是,设计稿细致、创造力强,但是大家对a的认知基本统一是,工作狂、反应敏捷。这是自己对自己认知点与大家认知点不同的例子。
例如b自己对自己的认知是,反应慢、思考过程长且出活慢,但是大家对b的认知基本统一是,稳重、踏实、能控制自己的工作节奏。这是自己对自己认知点观察角度与大家不一样的例子。
作为一个设计师,都对自己有一定要求,且希望自己的风格、印象、标签是什么样子。但是真实工作环境中,不是每个人都能这么去看你去理解你。所以设计 师应该时刻保证对自己的理解,并从周边环境得到对自己的真实印象,然后再调整自己往最优化的工作状态去调整,这才是优质循环。
如果工作场合中,设计师总是被别人的印象带着去改变,这时设计师的发展是不可控的,因为这是一个被动的进步过程,方向无法预期无法掌控。遇到好的环境,能成长迅速,遇到不好的环境,就麻烦一些。这也是一些小伙伴换了工作环境,工作效果迅速变好/变糟的原因。
个人认为正确的方式是,对自己的认识足够清晰,且能有明显的特性展现出来,引导周边环境(公司、部门、上级、平级、下级)去理解你的特性,让别人对你的印 象是你控制的,那设计师的发展就是相对可控的。这样的工作方式会帮助设计师建立一套自己的工作体系、信心,帮助设计师在任何环境都能保证自己的设计输出和 工作发展。
一个没有任何反馈的环境是可怕的,没有人有义务天天主动提醒你,所以自己常思考,保持观察和思考的敏锐,非常重要。
认识了自己,就要聚焦,这是进步的一个方式。人的精力有限,不能面面俱到,需要把自己最优势的地方扩大,然后弥补必须解决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