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笔者去了距离北京市区250多公里的张北。
可惜,那里没有草原天路,也没有牛羊成群,你们对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所有幻想,笔者都没有见到……你们猜,笔者干嘛去了?
别着急,先po两张图你们感受下:
图片转自爱卡汽车网,讲真,这景和笔者当天去的地方简直一模一样
当天的行车路线图
聪明如你,笔者此行的目的大概已经被猜到了吧。是的,笔者种树去了!种树的地方在浑善达克沙地南缘,也就是上图中第二个画圈的位置。笔者当天种的这棵树学名叫做:樟子松。有图为证:
小苗苗在此,请大家多多关照。坑虽然丑了点,但每一掊土都是笔者一铲子一铲子刨的
如果你也是支付宝用户大军中的一员,对“樟子松”这个名字应该并不陌生。前段时间,支付宝蚂蚁森林成功掀起了一股“全国人民来种树”的公益热潮且仍在持续发酵中,热度堪比曾经红极一时的“农场偷菜”,只不过相较于后者,这种“云种树”的行为使得人们在获得游戏愉悦感的同时还收获了琐碎生活中的稀缺品——荣誉感与使命感,远方沙漠中的那一株绿苗也成了心中永远的牵挂。
对于笔者这种只想默默围观绝不轻易入伙的“90后老人”来说,之前对“云种树”知之甚少,直到植树当天才知道“樟子松”在蚂蚁森林可是高级别树种,大多数人还处在沙柳和梭梭树的段位,为了能成功种下一棵樟子松,很多人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买买买、走走走的财力和体力的双重劳动,才能汇聚足够多的能量在手机上“种下”一棵樟子松。再看看自己手机上一片空白的蚂蚁森林(有图为证),顿感何其有幸啊!
蚂蚁森林界面对比图
笔者可是运动达人,我们为沙漠绿洲所做的贡献高下立判(惭愧脸)
其实活动当天的植树过程还是比较愉快的,挖坑、填土、剪枝,每项劳动工序中都充满了笔者杠铃般的笑声。但植树结束后,在与自己心爱的小树苗深情拥抱依依惜别之时,内心五味陈杂,有不舍、有牵挂,站在这片近年来被许多植树志愿者亲临过的土地上,看着那一排排充满生命力但还稍显柔弱的树苗,不禁感慨:数年前在这同一片土地上是否展示着绿草如茵,低树成林,湖水荡漾,仙鹤翩翩的另一番景象?而它又经历了怎样撕裂般的痛苦才逐渐干涸变得愈发丑陋?
龟裂的大地
更可怕的是,真实情况远比想象的要触目惊心。笔者植树的这片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十大沙漠沙地之一,北京85%的沙尘来自于这个方向,但这片沙地还只是地球上干旱地区的一隅。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估计(1996),全球现有荒漠化土地面积为3618.4万平方公里,约占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且每年还在迅速扩展。
而我国是世界上受沙漠化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61.16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沙化土地 172.12 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近五分之一。这些数字不是苍白的存在,而是饱含着龟裂大地对于久旱逢甘露的强烈渴望,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土地荒漠化所带来的严峻挑战。
那么,问题来了:治理土地荒漠化,种树有用吗?
“绝对有用!”(笔者可以坚定确定以及肯定地说)
要问为什么,我们首先要来了解一下土地沙漠化的原因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专家们早有研究,有学者提出沙漠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论断,也有研究者将沙漠的形成归结于气候变化,还有人认为人类应该为其没有底线的生产劳动买单……而土地沙漠化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降水不足,那么什么情况下才能产生降水呢?这里有一个很关键的条件——相对湿度,它同时受到温度高低和空气中含水量两方面的制约。科学研究表明,相对湿度达到100%是形成降雨的必要因素,但可惜的是,任何在降雨之后形成的湿润空气的相对湿度都达不到100%,所以,如何补充“达不到的这一部分”非常关键。已有研究表明:在不能形成地形雨(即气流沿山坡被迫抬升引起的降水现象)的地区,降雨需要空中的湿润空气和地面水蒸气二者的相互配合。因此,如何增加地面水蒸气的体量就成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注:相对湿度,指空气中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即湿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份量接近饱和的程度)
地形雨原理图
那么,谁能为我们带来大量的地面水蒸气呢?毫无疑问,就是植物,因为每株植物都是巨大的蒸发器,它们就像一台功率强劲的抽水机,会源源不断地将地表水分送上天空,从而为降雨提供了充分的条件。举例来说,位于南美洲内陆深处的亚马逊热带雨林虽然远离海洋,得不到来自海洋的湿润空气的眷顾,但依然常年雨量充沛,就是因为那里众多的繁茂植物会释放大量的水蒸气,所以根本不愁没雨下,很好地诠释了什么叫“自力更生,丰衣足食”。但是,不同的植物其蒸发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乔木(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每棵乔木每年可以产生十几至几十吨的水分(笔者种的樟子松就是乔木的一种)。
亚马逊热带雨林
亚马逊热带雨林
亚马逊热带雨林
由此可知,当地面的植被由森林变为草原,蒸发量就会大幅减少,而草原退化为沙地,蒸发量会进一步减少,如此下去,气候就会越来越干燥,当沙地最终退化为沙漠之时,也就发生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土地沙漠化)。
“绿”变“黄”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
土地沙漠化
可是,当笔者兴致勃勃地和身边的小伙伴描述森林对增加降雨量如何重要时,笔者身边的一位“质疑君”提出了异议:铁骨,既然每棵树都是一台抽水机,那地下水迟早有一天要被抽完,种得越多,抽得越快,到时候,所有的土地都会干涸,我们就没有水喝啦!你这理论,不靠谱不靠谱。
听完这番言论,笔者我真是欲哭无泪,但一时又不知该如何正面回应,遂采取曲线救国路线,先转移话题。
我问他:那你知道机井吗?
质疑君:机井?打地下水的井?
我:对。就是那些把一根铁管一直打到地下,装上电机和泵,作业时轰隆隆响的取水机器。
质疑君:只听过,没见过。
我:那你觉得机井会把地下抽干吗?
质疑君:这个……不好说。不过,我们都用了那么多年机井了,现在不是照样能喝到水么。
我:说得没错,目前咱们国家地下水开采总量已占总供水量的18%,北方地区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业用水和33%的农业灌溉用水均来自地下水。全国657个城市中,有400多个都是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的。
质疑君:这么看来,我们离不开机井啊,没了机井,我们还真是没水喝了。
我:切莫以偏概全,你可知道,这机井的管子已经越打越深,大有一发不可收拾之态?
质疑君:那还不是为了能打到水嘛,可以理解。
我:可是,如果一个地方有一台机井打到了80米,人们用它打到的水维持生活尚可理解。那如果10台、20台,甚至100台机井都同时打到80米取水,你觉得这个地方地下80米的地方还会有水吗?
他终于陷入了沉思……(我终于要开始反击了)
我:一旦地下80米的地方没了水,勤劳的人们就会坚持不懈地往下打,100米、200米,甚至更深,长此以往,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不仅如此,机井的不合理开采,还会产生地面的沉降、地下水水质恶化等问题。试问,那些被化肥、化工物质污染过的水,你还敢喝吗?
质疑君:我……那我每天喝的都是什么……
我看他惊慌失措的表情,连忙安慰道:我说的这些只是目前部分地区存在的问题,你每天喝的水还是有安全保障的,放心吧。
质疑君:谢天谢地。
某地令人堪忧的地下水水质
地下水污染的流通之道
墨西哥城由于持续抽取地下水,地面已经下沉6—7米
我:不过如果我们对这个问题不引起重视,依然过度、不合理地使用机井开采地下水,那以后水质怎样可就不好说了。
质疑君:那倒是。不过你那个“种树引诱降雨”的理论我还是不能认同,既然都是“抽水机”,原理相同,机井存在这么多隐患,那么种树也一定存在弊端。
我:你终于说回正题了。我可以负责任地讲:种树不会把地下水抽干,因为树木是从地表取水的。而且,树木的增多会使空气更加湿润,从而产生更多的降雨,就会更好地滋润地表的植物,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啊,兄弟!
他若有所思地点点头,我不知道这是对我诚心诚意的解释聊表心意还是真的懂了点什么,不管怎样,哪怕他只明白了其中一点,这星火足以燎原,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