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现此次埃博拉疫情大爆发的关键性人物,是一名由于高热和流产到塞拉利昂凯内马医院就诊的年轻女性,她是塞拉利昂境内确诊感染埃博拉病毒的首个病例。经过调查发现她是参加了一名死于埃博拉的医生的葬礼而感染上病毒,一同被感染的还有参加葬礼的其他13名妇女,正是她们将病毒从几内亚传播到了塞拉利昂。
研究者还发现,塞拉利昂境内的埃博拉疫情由两株不同的埃博拉病毒引起,其中一株感染一名护士并在随后的传播中发生突变形成了第三株病毒,并通过这名护士的运送者和看护者进一步蔓延。
此外,研究者推测此次的埃博拉病毒源于动物宿主,虽然还不确定是哪种动物,但是果蝠( )最有可能,因为至少有一种果蝠的生活区域横跨了中非直到几内亚。
ngs方法
研究人员通过ngs方法,对来自塞拉利昂的78名病人的99份样品中的埃博拉病毒基因组进行了测序,测序深度高达约2000×,共找出了395个基因突变,与以往有记录的埃博拉病毒相比,出现了341个碱基替换突变。研究人员还在这次埃博拉爆发的病毒样本中找到55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论文作者强调基因监测能发现测序结果中的罕见突变,并在突变刚发生时就将其找到,对跟踪已有突变以及预测未来突变都很有帮助,并且这些研究结果对于研究药物和疫苗的靶点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研究者们将研究这一次埃博拉病毒基因组中新的突变与其感染和传播能力较强是否有关。
最后,让我们记住这五位在抗击埃博拉的战斗中不幸牺牲的研究者——舍克·汗(s h k)、穆罕默德·富拉(m f)、穆巴鲁·方妮(m f)、阿列克斯·莫依格波(a m)和阿丽斯·科沃玛(a k)。